摘要:好筆桿子網(wǎng)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起草文稿,如何搭好“四梁八柱”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(wǎng)還可以找到更多《起草文稿,如何搭好“四梁八柱”》。
框架對于講話文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關于立框架,容易產(chǎn)生兩種認識偏差:一種以為只要列出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,框架就有了。其實,如果只是雜亂地堆砌,那就是毛澤東同志講的“開中藥鋪”,不算真正搭好“四梁八柱”。另一種觀點認為,“一氣呵成”難道不好嗎?何必非得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?但事實上,“一氣呵成”是表象,其背后是立在腦海中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一、情景
情景分析是立框架的基礎。文稿框架要立住立好,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一把鑰匙開一把鎖,不存在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的模式。情景分析往往要考慮很多要素,這里著重談兩個。
一要把握好受眾特征。到哪座山唱哪支歌,對什么人講什么話。對象不清,可以說是文稿最大的失敗。這當中,尤其要注意對上與對下、對內(nèi)與對外、對“條”與對“塊”、對“關鍵少數(shù)”與對“絕大多數(shù)”的區(qū)別。比如,對內(nèi)要體現(xiàn)“以我為主”,講清楚部署要求,對外要尋找“共同話題”,激起共鳴和反響。舉例來說,筆者曾起草過兩篇關于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的講話稿。第一篇是對內(nèi)部署講話,講了思想認識、重點突破、組織領導三個方面,屬于常規(guī)框架。第二篇是區(qū)委主要領導應邀作報告,對象是兄弟省市的局級干部。如何立框架,頗費思量。如果單純介紹浦東綜改干了什么,恐怕很多同志缺乏共鳴。最后講了六點體會,其中“以改革推進產(chǎn)業(yè)轉(zhuǎn)型,重在制度創(chuàng)新而非爭取優(yōu)惠政策”,“市場的決定性的作用,絕不僅僅適用于經(jīng)濟體制改革領域”,這兩點體會得到了現(xiàn)場同志的贊同和熱議,效果很好。
二要把握好階段特征。同一項工作多次講,是起草文稿常見的現(xiàn)象,寫出新意是挑戰(zhàn)。應當看到,事物是發(fā)展變化的,工作是不斷推進的。同一項工作,同一項任務,只要把握好階段性特征,就一定能常寫常新。還是舉浦東綜改的例子,筆者在浦東工作時,幾乎每年都要寫一次。記得有一年講對改革的認識,是針對部分同志對綜改感到疲勞、迷茫、悲觀等現(xiàn)象。稿子從思想層面拉開講了三條,從歷史講“傳承浦東改革的看家本領”,從責任講“擔當中央和市委對浦東改革的期待”,從發(fā)展講“釋放浦東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的改革紅利”,旨在點燃改革激情。后來,全國首個自貿(mào)試驗區(qū)落在浦東,當時再寫認識問題,就從外部環(huán)境入手講了四條,“中央和市委要求更高”“改革的目標考核更嚴”“推進改革的難度更大”“改革的外部競爭更加激烈”,旨在增強抓改革的緊迫感。從反饋看,兩次講話都得到大家的認同。
二、框架
…… 此處隱藏2642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